人们总喜欢预测未来的世界,于是便有了多种多样的科幻作品,后来,人类的世界已经不能满足想象力的发挥,人类消失以后世界由谁主宰?
有人说是猴子称大王,有人说是野猪拱翻一切,也有人认为适应力超强的老鼠才是真正的末世王者,毕竟连蟑螂也可以在它们的食谱之上。
这种对未来的想象似乎暗示着人类与动物竞争和制约的关系,就算是被寄予厚望的老鼠,离开人类世界后也并非如鱼得水。
今年的疫情就让美国街头的老鼠过得很难受,因为餐馆大规模倒闭,人们外出饮食的机会减少,很快啊!这些老鼠就饿得涌上街头自相残杀。
纽约地铁轨道上的老鼠
看似依赖于人类的鼠类好像就只是人类世界里的寄生虫,但是就算是寄生虫也有操纵宿主的时候,因此老鼠对人类的影响远远超出你我的想象。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老鼠内部的战争,一场战争甚至终结了人类的黑死病,影响了人类的生死。
首先,我们当然要明白寄生在城市中的老鼠并非只有一种,它们基本上占领了我们城市的各处空间,上至楼房油烟管道吊顶内部,下至臭水沟花坛下水道。
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当属褐家鼠,它们体毛呈灰褐色,体型壮硕,最爱出现在臭水沟和垃圾堆附近,身上的毛发经常肮脏不堪,晚上经常大摇大摆出来觅食。
褐家鼠基本上承包了关于老鼠所有恶心负面的想象,这种恶心的老鼠来自中国北方或内蒙地区,在人类开始定居前它们已经是这片地域的强者。
在野外,褐家鼠无所不吃,偏爱动物性食物,可以捕食蛙类、昆虫、蜥蜴、甚至其他小型老鼠。有人类活动之后,生活垃圾就成为了它们重要的食物来源,它们也开始扩张自己的领土。
芝加哥街头下水道探头的褐家鼠
直到18世纪,褐家鼠还没有大规模走出亚洲。彼时,欧洲正在闹一场历史上最为惨烈的瘟疫,即所谓的黑死病,这场瘟疫从14世纪一直延续到18世纪,席卷整个欧洲,约有2500多万人死亡。
用今天的知识和上帝视角看,黑死病的源头可能是来自另一种亚洲产的老鼠——黑家鼠,目前猜测可能是沿丝绸之路做贸易的商船把病原带到了欧洲。
总之,黑家鼠先一步“殖民”欧洲,并且带去了鼠疫的病原体耶尔森杆菌,折磨了欧洲大陆4个世纪之久。
黑家鼠体毛色深,喜攀爬也叫屋顶鼠
1727年,褐家鼠正在酝酿一次“伟大”的渡河。不久前前,印度发生一场大地震(未查询到准确记载),印度的老鼠们提前察觉到危机,逃出巢穴,随后又以人类的尸体为食,数量激增。
但灾难过后,人口减少的同时提供给老鼠的生活垃圾也少了,而此前以尸体为食繁殖的大量老鼠无法维持生活,于是便开始向西迁徙,1727年,人们在阿斯特拉罕看到百万老鼠大军像一块地毯一样渡过了伏尔加河,登上了西岸成功抵达欧洲。
褐家鼠擅长游泳
两种老鼠的战争一触即发。在欧洲,初来乍到的褐家鼠就大杀四方,原因也并不难理解。首先两种家鼠的生活习性比较相似,食性和活动空间都比较重叠,但是褐家鼠的体型更大,在直接的打斗中有很大优势,因此常常能抢夺到更多的食物,另外褐家鼠的繁殖速度也更快,所以褐家鼠种群在欧洲迅速扩大,取代了黑家鼠的地位。
黑家鼠被打跑了,黑死病就没了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黑家鼠和褐家鼠同样都是亚洲的本土物种,也都是鼠疫的天然宿主,鼠疫的源头并不会因为褐家鼠取代了黑家鼠就消失了。
关键在于鼠疫的传播上。根据目前主流的观点,欧洲黑死病的流行离不开跳蚤的传播,一般认为,鼠疫的传播流程大概是这样的,首先需要有感染了鼠疫的老鼠,而寄生在老鼠体表的跳蚤因为吸食宿主的血液也会携带鼠疫耶尔森杆菌,等到老鼠发病死亡,携带病菌的跳蚤就会寻找新的目标,这些目标一般是其他老鼠个体,但也会有人类。
对于黑家鼠和它们身上的印鼠客蚤来说,事情的确如此,但在褐家鼠上就不成立了。寄生在褐家鼠体表的是另一种角叶蚤科下的跳蚤,与印鼠客蚤不同,角叶蚤在宿主死亡后只会寻找另一只老鼠,而不会选择人类。
雄性具带病蚤,属角叶蚤科
一项于1914年发表的研究论文发现,角叶蚤不仅对特定的宿主比较专一,而且只有在吸食了褐家鼠的血液后才能正常地繁殖,否则雄性只会孤独终老。
褐家鼠的一次“百万雄师过大江”间接平息了黑死病,这是人类很难想象的,以至于欧洲人后知后觉,以为褐家鼠是来自挪威,所以最初给定了“挪威鼠”的名称。
由上到下:挪威鼠(褐家鼠),屋顶鼠(黑家鼠),小家鼠
当然,黑死病的大规模流行结束肯定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包括小冰川期结束气候变的更暖更湿,人们卫生习惯改善和人口结构改变等等。
然而,黑死病消失了,褐家鼠却更繁荣了。湿暖的气候更适合褐家鼠,再加上18世纪各国都开始建造地下排污系统,褐家鼠一举完胜黑家鼠,称霸欧亚大陆,当然美洲和澳洲很快也沦陷了。
褐家鼠已然成为近代和现代人类最熟悉的鼠类,很多以老鼠为原型的角色也都选择褐家鼠,比如著名的美国动画忍者神龟里住在下水道的斯普林特老师,显然就是一只人形褐家鼠。
包括医学或生物实验中常常用到的小白鼠和大白鼠,其中大白鼠就是从褐家鼠培育而来的,以及打入宠物市场的花枝鼠也是人工驯养选育的褐家鼠。
这么说,褐家鼠无敌了?并没有,老鼠的内战还在继续,近300年前褐家鼠打败了欧洲的黑家鼠,今天,黑家鼠的老表黄胸鼠在东亚又有夺权的趋势。
黄胸鼠和黑家鼠的生活习性更像一些,喜攀爬,在高处筑巢,传统上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近20年来迅速向北扩张。随着中国高速城市化,楼房普及、地面硬化(没法打洞)、排污系统改造,这些都给褐家鼠的生存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反观黄胸鼠,上蹿下跳,顺着水管一口气爬上十层楼,在天花板里筑巢,生活更加滋润。这场鼠类的内战显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最终难受的还是我们人类。
你们或许听过长辈感慨,以前的老鼠比现在笨多了,简单的陷阱就能抓到,老鼠的确被动地变得越来越精,但更核心的是老鼠种类的更替。
常见的毒鼠屋一般只能毒死褐家鼠
褐家鼠个头大、笨拙,比较贪吃也不耐饥饿,可以通过户外投放毒饵来杀灭,而黄胸鼠这类常在室内活动老鼠就要狡猾很多,轻易不吃陌生的食物,面对粘鼠胶老鼠笼这些陷阱也更灵活,常常把诱饵吃了还能全身而退。
如果不明白老鼠内战的复杂性,就单纯瞎灭鼠,很可能效果适得其反。为什么这么说,单一的手段往往难以消灭黄胸鼠,中招反而是憨憨的褐家鼠,也就等于帮助黄胸鼠赢得内战。
黄胸鼠
结果就是,辛辛苦苦抓老鼠,可能也抓到了几只,但家里老鼠的踪迹并没有消失,反而猖狂了,因为对手被消灭了,黄胸鼠的生存压力更小了。
另外,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还通过实验发现,经过长期种间气味互相刺激后,雄性黄胸鼠的气味变得更有性吸引力,相反雄性褐家鼠的气味性吸引力减弱,这也就意味着,当两种鼠在同一个环境中生活,黄胸鼠的繁殖力可能有所提高,褐家鼠的繁殖力则降低。
黄胸鼠(左)和褐家鼠(右)
总之,老鼠这种寄生在人类世界的“低贱”动物其实并不简单,它们的一举一动也能极大的影响人类世界。
说得夸张一些,被黑死病中折磨了4个世纪的欧洲人就像是入水的落叶,恰好被过河的百万老鼠大军激起的浪花推回了岸边;说得阴谋论一点,我们今天用尽各种手段灭鼠,可能不过只算是老鼠内战中借来的东风。
有些人吧,总以为自己是张王牌,实际上也就是个棋子,这个道理算是人生感悟,不过对某些地区也同样适用。